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不仅要让目标群体使用自己的产品,还能得到消费者反馈从而提高附加值
大数据来了
自媒体时代,人们的所有行为似乎都暴露在阳光下。小到一日三餐吃了什么,买了件什么品牌的新衣服,大到买房买车、投资移民等等,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数据来表达,而所有的数据都在网络中有迹可循。
牛津大学与IBM在今年年初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8%的全球企业已经开始进行大数据实践。而在中国,四分之一的企业也正在积极投入大数据业务,中国成为极具代表性的大数据实践市场。
大数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关于什么是“大数据”,现在还没有标准的定义。维基百科上有人对大数据作了如下描述:数据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难以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来驾驭,困难存在于数据的获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IBM用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和快速化(Velocity)简明扼要概括出“大数据”的显著特征。麦肯锡则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通俗地说,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的资讯。也就是说,“大数据”就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大数据”本身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也不是一种新的产品,而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一种现象。
有权威机构预计,全球数据总量每两年就会增长一倍,到2020年人类拥有的数据总量将会达到惊人的35万亿GB。在“大数据”中,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仅占10%,邮件、视频、微博、帖子、页面点击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占据了另外90%。视频、音频、图像、数字的等多种交互方式的丰富,让我们已经进入了数据信息爆炸的阶段。有调研机构认为:未来10年之内,全球的数据和内容将增加44倍。
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来了。
耐克的故事
但是,大数据和服装行业,有什么关系?服装行业在大数据时代该如何作为?我们来看看主打科技创新的世界运动巨头耐克的故事,或许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耐克的数字运动平台Nike+始于2006年,那个时候,耐克公司一直在寻求如何让跑步这项枯燥单调而又孤独的运动变得有趣起来。于是,第一款基于Nike+的产品Nike+iPod诞生了,它的初衷是要把运动与音乐相结合。但是,这并非多大的创新,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样能够完成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这件事,如何将耐克的跑鞋与苹果的产品紧紧绑在一起,耐克将目光置于“数据”这条纽带上。
Nike+iPod组件通过在鞋里加上传感器并给当时风靡全美的iPod装上接收器,使用户能够实时看到自己的步速、距离等一系列跑步数据。此后,Nike+Sportband跑步腕带也横空出世。紧接着,Nike+与苹果iOS系统合作推出APP。2010年,耐克升级APP为可以定位的Nike+GPSAPP。当年,耐克公司跑步产品的收入就高达28亿美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Nike+功不可没。2011年,耐克和TomTom合作Nike+SportWatchGPS,通过USB将跑步数据上传至Nikeplus的网站,还可以从网站上获取大量跑步路线的信息。这些路线由耐克和其他跑步爱好者上传,囊括了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
如果只将新推出的Nike+看作是对运动鞋产品性能的升级,那就大大低估了Nike+的价值。Nike+的核心价值在于所构建起来的庞大的线上社区,它的最大功能在于社交。比如,当你的跑步状态更新到Nike+的账户里时,朋友可以评论并点击一个“鼓掌”按钮,这样,你在跑步的时候便能够在音乐中听到朋友们的鼓掌声,以及在最后冲刺时有特别的声音为你助阵。随着跑步者不断上传自己的跑步路线,耐克也掌握了主要城市里最佳跑步路线的数据库。目前,社交应用有很多细分市场,例如:社交+招聘、社交+电子商务、社交+兴趣等等,而分享运动数据意味着分享隐私,Nike+是打开了社交应用的又一个细分市场。
在过去的2012年,Nike+多款重量级产品相继问世,耐克公司将Nike+从跑步品类扩展到篮球等全系产品,并且将iOS上的热门应用Nike+GPS移植到安卓平台。Nike+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已经成为耐克在产品设计时的重要参考。Nike+线上社区的注册用户数量也从年初的500万迅速增加到1000万以上的规模。耐克财报显示,2013年第一财季,耐克在北美的营收达到2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了23%,这个数字远高于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长率,Nike+正在成为拉动该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
从营销角度看,这是属于大数据营销的范畴,耐克并不希望消费者穿完一双鞋就扔掉,它的目的是和消费者建立一个更为牢固的关系,对于耐克来说,推销一个数字化的产品是简单的,Nike+收集到的用户数据才是重要的。不仅要让目标群体使用自己的产品,还希望得到消费者反馈和提高附加值。很显然,今天的耐克已不再是一家传统的卖运动服和运动鞋的公司,它正在将运动与互联网结合,将服装与大数据结合,开发出传统业务的新蓝海。
大数据带来大机遇
2012年,YouTube实现了40亿美元的收入,其根源就在于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去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把大数据从商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据预测,大数据业务每年将为美国医保带来3000亿美元的价值。而在中国,大数据的潜在市场规模达2万亿元。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可以说,大数据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是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它将改变企业决策、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方式。那么,大数据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呢?未来数据到底有多重要?在大量数据的背后,如何找出有用数据,如何发现规律,如何找到新的商业机会?
大数据绝不是枯燥的数字,更不是简单的信息,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庞大数据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商业价值。
毫不夸张地说,大数据是一场变革。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难怪有人声称,数据将是下一个大的自然资源,将会区分每个行业的胜者与输家。
大数据意味着大机遇。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机遇必然伴随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应对。从十亿到百亿到千亿企业,或许是大多数中国服装企业的梦想。然而,不是市场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生意,必须要有现代化、系统化的管理作为支撑,通过数据化应用,保持线上线下的一种平衡,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会再单纯是产品、服务、渠道、营销等的竞争,而是对信息掌握能力的竞争。大数据的广泛推进,降低大数据分析成本,简化部署难度,提高分析速度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首要关注的方向。谁能够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且进行最快速的反应,谁就将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网
扫一扫关注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