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活动 > 流行资讯
今天,我们说说做秀
来源:系统管理员发表日期:2013-11-26浏览量:668
    
            经常关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人会发现一个规律,近年来的时装周颁奖典礼前都会上演著名女装品牌WHITE COLLAR(白领)的发布秀。白领和时装周进行了15年的亲密合作,在中国最引人注目的时装秀场上,白领非常懂得如何照顾产业界、时尚界、政商名流、微博大V、公知们在品牌发布秀上可能得到的感受。在国内,每周几乎都会上演数不胜数的时装秀场,但和白领相比,在做新品发布秀这一点上,恐难有与其比肩者。     
    
              
    
            如今,中国国际时装周后人们也开始习惯性地议论起发布秀来。     
    
              
    
              
    
     
     
    白领为什么成了榜样?
    
            今年的时装周压轴发布移师北京国贸大酒店,在全新的舞台上,白领的发布秀不仅保持了一贯的水准,还有所突破。与往年有所不同,白领对全新的发布现场进行了精心布置,以营造“阳光下⋯⋯”的情感世界。     
    
              
    
            走进现场,人们首先被一片犹如蓝天般的蓝色所包围,在长长的用蓝色地毯铺就的时尚空间中,接受白领真挚的迎接。在通向艺术长廊的迎宾路上,参加发布会的人们可以享受白领人阳光般的热情拥抱与笑容。在这样的感觉中,来宾沿着蓝色地毯跨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却充满惊喜的世界——白领精心布置并创作的艺术长廊。     
    
              
    
            据说这一由白领团队精心设计的艺术长廊通过绘画、人体彩绘和高科技表达的方式,从人、自然、世界的角度,向人们诠释了秀场主题“阳光下⋯⋯”的寓意和哲理。     
    
              
    
            发布会开始后,现场洋溢在“阳光”的时尚氛围中,T台上通过各色道具的装点充满着跳跃且明亮的色彩。为什么白领的发布秀能达到这样的水准?白领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或许和白领董事长苗鸿冰对发布秀的要求不无关联。每年的时装周期间,白领扮演压轴的角色,作为品牌的创始人、一把手,苗鸿冰的压力自然不小,他把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每年一次的亮相看做是业界对白领的检阅。     
    
              
    
            “我的心情是非常忐忑的,十几年来,业界把我检阅得有点害怕,是因为你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你们是中国时尚产业内最专业的人,同时你们也是这个行业里最挑剔的人,是因为不懂挑剔的人不配做设计。”苗鸿冰如是说。     
    
              
    
              
    
    发布秀上做什么?
     
    
        
    
    
        企业家  品牌的彻底亮相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办了十几年的发布会,苗鸿冰积累出了一套理论:第一,品牌的每一场发布会发布的不仅仅是服装,它是品牌的彻底亮相。“有时候我们可能太在乎一件作品,太在乎色彩是否完整,但是忘了除了作品之外,有更多的东西是需要别人的检阅,所以当你彻底的亮相在这个舞台上的时候要做好准备。”     
    
              
    
            第二,发布会不是文艺演出,场面不要搞得太大。从白领近20年的发布秀经验中,苗鸿冰发现,发布会上过分的追求场面,追求排场,追求来的嘉宾数量,恰恰是这些让发布会的质量大打折扣。     
    
              
    
            关于发布秀的人数,有两层意思。“一是发布会不要请太多客人,否则所有人都会觉得廉价,其次是不要用太多的模特。”在苗鸿冰看来,人数没能完美控制的发布秀容易让人产生“廉价感”。这种感受会带来与品牌定位相悖的主观感受,甚至会转移人们对服装本身的关注。“庞大的发布规模留给嘉宾的印象只有一个,这家企业很有钱,像土豪。”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苗鸿冰还表示,一场发布会的服装和细节是不可妥协的底线。服装指的是发布的产品设计水平和来宾自身的穿着品位,而所谓的细节则是发布方对秀场来宾服务的贴心程度。     
    
              
    
        设计师  展示作品、传递理念     
    
              
    
            对于设计师而言,一场发布会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思维灵感、艺术天赋的呈现,发布会的成功与否不仅会直接影响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进程,甚至还会决定一个品牌的产品在未来一季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作为新锐设计师,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何佳妮2012年在杭州国际女装周期间召开了第一场个人发布秀,对她而言,第一次公开亮相不仅仅是为了传达“简约、舒适、中性”的设计理念,更是为了日后打响个人设计工作室,进一步推广品牌做铺垫。事实证明,由于首秀的充分准备,何佳妮作为独立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得相当踏实。     
    
              
    
            正因为如此,青年新锐设计师胡露露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她在本季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的首秀有一个非常明晰的定位:让观众注意到她对电脑针织横机面料的理解。当人们注意到设计师的这一诉求之后再来看发布的系列作品,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心里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判定。     
    
              
    
            不管是接受也好,或是抵触也罢,当设计师把作品搬上T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必须把秀场当做接受检阅的最高平台。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凭借《幻世Ⅲ》系列发布一举拿下金顶奖的设计师刘薇就是一位善于在秀场上发布概念的设计师,要知道,和成衣作品的发布秀有很多差别,设计师发布概念设计的风险远大于成衣,但往往是这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创作最能体现设计师的才华,最能让人们形象地看到其灵感迸发瞬间擦出的火花。     
    
            首次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的家居服设计师马彬在本季发布秀前后两次接受记者采访,作为本季时装周上唯一的一场居家服饰流行趋势发布,发布会前,马彬讲述了许多关于家居服在当下中国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合理性,力图让观众事先从理论层面接受家居服概念。     
    
              
    
            显然,和以概念发布为主的设计师相比,以流行趋势发布、成衣展示为主的设计师更容易讨得观众的认可。     
    
              
    
        制作方  抓住受众想要的     
    
              
    
            一场成功的发布秀背后肯定有一个追求完美的制作团队。作为中国时装界的最著名的秀场导演、制作人,张舰在业内不仅有着“模特教父”的美誉,他更应该是各类品牌走向成功的“关键先生”。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上,张舰曾营造出了一个个创意无限的时装秀场,凭借充满创意的秀场设计,他在中国时装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时尚风潮。设计师、企业品牌在发布秀上该做什么,他最有发言权。     
    
              
    
            张舰曾受著名设计师品牌卡宾的邀请,为其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发布进行设计。在了解了卡宾的各项需求及品牌背景后,张舰决定打破常规编排思路,他首先考虑了受众的需求。“卡宾的受众群基本上都是在17~25岁这个阶段,都是前卫的、向往自由的年轻人,所以不能安静地做秀,要让观众进入一个状态。”     
    
              
    
            根据受众群的特征,张舰把首场时装秀选择在了一个废弃的摄影棚。北影厂外面堆着很多道具,破破烂烂的,上面有很多架子,这种东西就是卡宾的风格,正是卡宾追求的张扬、夸张。除了场地有特别的选择,甚至连入场券,张舰也有一个出人意料的设计。     
    
              
    
            在张舰的帮助下,卡宾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发布大获成功,此举使得卡宾品牌逐渐走向时尚产业、品牌消费市场的中心。此后,卡宾设计师杨紫明也一跃成为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并最终获得金顶奖。最令人振奋的是,卡宾品牌的连锁店也迅速扩张,在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还使其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谈起本次时装周上的秀场制作思路,张舰对记者坦言,今年印象最深的一场发布秀就是“马彬2014春夏居家服饰流行趋势知性发布”,从名称上看,人们很容易明白在这场秀上会看到什么内容,但张舰表示,事实并非如此。     
    
              
    
            张舰说,家居服的秀场必须要让人看到不同之处,因为它存在的场所其实是最真实自我的第二空间。这场秀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勾起人们一种对有品位的美好新居家生活方式的本性向往,通过这场与众不同的时装秀,唤醒在都市繁忙工作一族对温馨居家的渴望。这些恰恰是品牌想呈现的核心内容。     
     
    发布秀上看什么?
     
    
            从企业、品牌、设计师、创意团队的工作角度看,花了时间、财力做发布秀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初衷。白领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成功并非偶然,苗鸿冰总结了受众在时装周上看秀的几大看点,这些理由实际上或是对观众,或是对发布秀的主办方提出了要求。     
    
              
    
        主办企业  看作品创意、现场氛围     
    
              
    
            第一,看创意的完美呈现。苗鸿冰表示:“好多人认为是来看服装的,作为一个品牌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我认为服装在一场发布会占的比例最多20%,剩下的80%是由其他方面组成,创意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第二,看作品的美学价值。在苗鸿冰看来,堆砌不叫设计,只有美才能让品牌的设计增值,但是有时候仅有美是不够的,不能脱离了美学的范畴,这是应该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     
    
              
    
            第三,看艺术的高度和氛围的优雅。从请柬制作的那一刹那,设计已经开始,当请柬收到的一刹那,观众对于发布秀已经有了期待,因此,苗鸿冰呼吁,不仅是品牌对发布会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观众也应该把这种期待转换为现场氛围的一部分,例如,观众是否可以考虑盛装出席一场精心设计的发布秀。当然,主办方布置的灯光和音乐,发布会开始后现场超模的精彩演绎其实也是体现氛围的重要因素。     
    
              
    
        特邀嘉宾  看服务质量     
    
              
    
            第一,看流程和服务的精心设计。但凡人们谈到设计,都会把设计的内容联系到服装的设计上来,苗鸿冰表示,其实我们人的生活中有太多东西需要设计,设计无处不在。按照白领的管理,每一次发布秀前的接待中都会明确各个区域的主要负责人等。苗鸿冰透露,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被邀请的人感受到有尊贵感,感受到没有浪费人家的时间。     
    
              
    
            第二,看主人的热情和胸怀。苗鸿冰说,作为发布秀的主人,能把所有人请来需要勇气,能不能让大家满意需要底气,能让大家批评的痛快,骂的痛快,需要胸怀,如果不批评,不骂,我们如何进步。但他也强调,在对比国内外品牌的差异时,必须看到发展时间长短的现实。这其实也是对现场邀请来的众多媒体的专业精神的拷问。在苗鸿冰看来,这些都是嘉宾质量的体现。      
    
              
    
              
    
        潜在客户  看商业价值     
    
              
    
            和外国的秀场观众构成相比,目前国内各大品牌、设计师做发布秀最为缺乏的就是专业买手,尽管国情、商业模式导致了上述现实有内外之别,但这并不阻碍品牌“掘金者”的出现。     
    
              
    
            宁波伊思君凯服饰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肖媛媛告诉记者,近年来,她看了很多品牌的新品发布,但最关注的还是新锐设计师举办的发布秀,“因为业界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今年,有一批新锐设计师走进了宁波,肖媛媛认为此次男装设计师的发布让人为之兴奋。     
    
              
    
            按照产业传统,在宁波的男装发布会时常会受到较高的关注,因为男装产业多年来在宁波已积累了相当的地位。肖媛媛说,在新锐设计师的秀场,她希望看到设计师的发布款式能体现出成熟的设计思想。     
    
              
    
            事实上,不论是新锐的设计师的发布也好,还是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这样代表业界最高水准的T台上,这种成熟的标准始终没变过:它不仅体现在能让所有人看到较高的设计、制作、艺术水准,更应该从秀场的氛围看到设计师在发布过程中对品牌价值、市场期望的传递,让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对这个品牌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因为这些都是新品发布后,衡量其未来一季在商业上成功的核心指标。     
    
              
    
            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品牌运作、渠道营销领域的经验,肖媛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建议:她希望渴望在商业上有所斩获的设计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把成衣设计和个人在时装的艺术追求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让业界、市场怦然心动的作品。     
    
              
     
    (纺织服装周刊 记者  赖松/文  李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