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如一日,涂松岩紧握“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表演信条,让角色在光影中鲜活呼吸。他不囿于流派,兼容并蓄,只为角色注入走心的真实。生活是他的灵感泉眼,点滴观察酿成戏中滋味。镜头外,他是深情的父亲,用陪伴浇灌孩子成长,以尊重守护个性自由。在艺术与生活的双轨上,他以坚韧跨越挑战,用智慧诠释角色,更以身作则传递着真实与真诚的力量。
在权谋的棋局中,有人以血为墨,有人以静为刃。涂松岩饰演的宁王,在《锦绣芳华》的终局里,以“疯”为注脚,将一场无声的权力游戏推向极致——终身监禁的牢笼中,一盘未完的棋,一颗仍在落子的心,将野心与宿命熔铸成最沉重的悲剧。他拒绝将宁王简化为脸谱化的反派,而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视角,解构权力欲望背后的时代逻辑:父权身份下的冷酷、权谋斗争中的不择手段,皆是对王朝兴衰的“正义”执念。从沉香手串的静谧到敲桌子的压迫感,从台词的举重若轻到情感的理性抽离,涂松岩用细节堆砌出角色的复杂性,让宁王的“恶”成为时代逼仄的镜像,也让这场权力游戏超越了胜负,成为对人性深渊的凝视。
“疯”与“静”的终极反差:宁王的结局,一场无声的权力游戏
“宁王最后的结局不是被斩首,而是终身监禁。”涂松岩轻叩桌面,语气中带着一丝沉思,“我和导演商量,在他面前放一盘棋—他仍在落子,却早已疯魔。”这一设计,颠覆了传统反派“血淋淋”的退场方式,以冷静的荒诞感,将宁王的权力执念推向极致。“疯,是权力欲望的终极形态。他一生都在下棋,最后却成了棋盘上最孤独的棋子。”涂松岩的解读,让宁王的结局从“失败”升华为“宿命”,赋予角色更厚重的悲剧色彩。
“我从未将宁王当作反派来演。”涂松岩的这句话,揭开了角色塑造的核心逻辑,“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皇帝软弱,他便要掌权,让王朝兴盛——这是他的利益出发点,也是他的‘正义’。”在涂松岩看来,宁王的“恶”源于时代的逼仄:权谋斗争中,他必须不择手段;父权身份下,他无法像寻常父亲般疼爱女儿。“他训练女儿成为强者,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在这残酷的环境里活下去。”
宁王的权力欲,藏在涂松岩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里:沉香手串、玉扳指、熏香时的独处状态……“这些道具不是装饰,而是人物心理的外化。”他举例,宁王常闻手串,是“需要平静下来应对问题”。“剧本里没写敲桌子,但拍摄时,我意识到宁王需要一种‘压迫感’——他的存在本身,就该让周围人窒息。”涂松岩的“大佬气场”,通过这些细节自然流淌,避免了脸谱化的表演。“真正的反派,不会把‘恶’写在脸上。”他笑道,“宁王的权力逻辑,藏在他的举手投足间。”
台词的张力:语气、停顿与“举重若轻”
“越是情感浓度强、人物关系张力大的场面,越需要冷静地表演。”涂松岩说他就是要表现出这种反差感。拍摄前,他与导演反复沟通,通过镜头特写捕捉细节来表现出宁王这个人内心的强大。“一个眼神、一个拧刀的小动作,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的狠戾。”
谈及拍摄中最触动的戏份,涂松岩的回答出乎意料:“作为职业演员,我们必须学会迅速抽离。”他回忆,每天高强度的拍摄中,每一场戏都需全情投入,但拍完即刻整理情绪,投身下一场景。“久久出不来?那会影响整个剧组的进度。”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或许正是他塑造复杂角色的秘诀——既能深入宁王的内心,又能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角色,让表演既真实又克制。
当被问及《锦绣芳华》的独特价值时,涂松岩的回答超越了角色本身:“这部剧讲的是‘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他解释,宁王的命运与王朝兴衰紧密相连,朝堂权谋与市井民生交织,传递出“家国一体”的理念;而对盛唐文化的全面展现,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致敬。“宁王的悲剧,是个人野心与时代洪流的碰撞。”涂松岩说,“但剧中通过他的选择,让观众看到:无论权力如何诱惑,家国大义始终是最高信仰。”
表演之核:真,永恒的坚守
“其实我的表演理念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就是真听真看真感受。”当被问及表演理念的演变时,涂松岩目光坚定,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在他眼中,这是表演的内核,是跨越影视、舞台等不同表演类型的本质源头。无论是初出茅庐时的青涩,还是如今在演艺界站稳脚跟的成熟,他都紧紧抓住这一内核,让每个角色都鲜活立体,与观众建立起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表演艺术的多元流派中,涂松岩不刻意归属某一风格,而是兼容并蓄。“无论是写实、体验派还是注重形式感与表现力,我认为优秀表演的核心在于走心,回归真实的情感表达,建立深刻的体验感与感染力。”他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角色的需求,巧妙地融合各种元素,让表演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然而,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挑战如影随形。宁王这个角色的妆造,对涂松岩来说就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因为我本人的皮肤对于胶水和卸妆水都很敏感,所以头套和粘在脸上的胡子都会对我的表演产生影响。我不得不克服皮肤的瘙痒和紧绷的状态再去完成表演。”他回忆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对表演的热爱。
在演艺生涯中,突破舒适区是每个演员都要面对的课题。涂松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关于突破表演舒适区,我认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彻底跳出以往常演的角色类型,尝试完全不同的角色。但我更觉得,在同一类角色中找到不同的表演方式,精准捕捉角色间的细微差别,让观众能清晰感知到差异,且不觉得雷同或反感,这才是突破舒适区更本质的体现。”
他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不满足于熟悉的领域,不断在未知的表演世界中探寻。在这个过程中,困难自然不少,但他凭借着对表演的敏锐感知和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实现了自我突破,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表演风格,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生活之源:汲取灵感,滋养表演
生活,是涂松岩表演的灵感源泉。“其实从上学那会儿我就喜欢观察生活,也养成了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习惯。”他笑着说道。平时在生活里,他会留意各种细节,比如吃饭时观察邻桌,以及他们真实的表现和细节,然后把这些记录下来。“说不定下次塑造类似角色时,这些观察到的内容没准就能派上用场。”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喝醉的人,下意识地观察他酒醉后的状态。这种对生活的观察习惯,让他一直保持着对细节的敏感度,也让他在表演中能够更真实地还原生活细节和人物情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审美的变化,表演行业也在不断变革。涂松岩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我认为无论技术如何革新、记录媒介怎样变化,表演的本质始终不变。核心是人对人的传达——演员和观众都是活生生的人,这种传达有灵魂、有温度、有情感力量,这一点不会改变。比如传统长剧的横屏表演,或是现在新兴的竖屏短剧,表演的根本逻辑没变,依然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只是需要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调整表演的分寸来适配不同的表达需求。”在时代浪潮里,涂松岩始终坚守表演本质,并积极拥抱和接纳新的表演形式与技术,引领着自己的演艺之舟不断前行。
陪伴时光:点滴间筑牢情感基石
在演艺舞台上,涂松岩用精湛演技塑造无数经典角色;而在生活中,他则以深沉父爱勾勒父子间的温暖轮廓。他,既是观众熟知的实力演员,更是孩子心中温暖坚实的依靠。
和孩子的相处,涂松岩觉得最重要的是尽最大能力陪伴。“从他出生到上小学前,我尽量带他进组,不管在哪儿拍戏我都把他带在身边,享受这段亲密的陪伴时光。”想象着在片场的间隙,涂松岩放下疲惫,与年幼的孩子嬉笑玩耍,那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孩子上学后,假期便成了他们相聚的美好时光。“假期里我会让他飞到我拍戏的地方,一方面让他感受我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在我不拍戏的时候,就带他在周边逛逛玩玩。”涂松岩笑着说。这种无微不至的陪伴,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也让父子间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愈发深厚。
谈及教育理念,涂松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因为涂一乐是男孩子,我觉得对他的教育,核心是在原则问题上做好引导——比如帮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明辨是非;其他方面就尽量让他自由生长、发挥个性。”他认真地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质,只要不触犯道德和法律,就不必过多限制,让他自然发展就好。”
不过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小插曲。涂松岩坦言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次吼了涂一乐。“平时我和他相处都是讲道理,他也比较懂事,道理讲通了就不会过分执拗。但那次我没控制住吼了他。”涂松岩回忆着,脸上带着一丝愧疚。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不够冷静,赶紧蹲下来,放缓语气,讲清楚道理,也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涂松岩感慨地说:“我觉得规矩确实要立,但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接受并执行,才是最关键的。”这一吼一和之间,不仅体现了涂松岩对孩子的尊重,更让他明白了在教育中方式方法的重要性。
职业榜样:言行间传递人生力量
今年的暑假,涂松岩早已为孩子安排好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涂一乐报了国博的研修班,还有一些户外运动班。另外,这段时间我在苏州拍戏,会让他来剧组和我待一段时间。如果有空的话,打算带他去苏州周边的古迹逛一逛、看一看。”他兴致勃勃地说。在规划行程时,涂松岩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很早就会和他商量。比如这次国博的研修班,就是他自己选的,因为他平时喜欢考古和历史相关的内容,所以这些安排都是尊重他的喜好来的。”
而作为演员,涂松岩也深知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觉得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在孩子面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键是以身作则。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言行举止长大的,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严肃地说,“比如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小事,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会跟着学。就像系安全带,我们从他小时候开始上车就会系,他现在上车第一件事也会主动系好。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远比说教更重要。”
除了树立正确价值观,涂松岩还希望给孩子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状态。“现在的社会环境,孩子也会面对各种压力和负面反馈,作为家长要帮他化解,引导他积极面对生活,让他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涂松岩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涂松岩展现出了开明和豁达。“我不会过多规划他的未来职业方向。我觉得在他青少年时期,做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就好,现在谈将来从事什么行业还太早。等他过了青春期之后,让他自己自由选择—也许选我现在从事的职业,也许选其他的工作。但不管他做什么,希望他都能真正喜欢、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
结束语
涂松岩以刻刀般的精准,在宁王身上凿开人性的褶皱。终身监禁的棋局里,“疯”是权力执念的绝响,无声处惊雷。他拒绝脸谱,以沉香手串的静默、敲桌的压迫,让“恶”折射出时代逼仄的光晕。当喧嚣落幕,涂松岩的表演回归“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永恒内核—这不仅是技艺,更是穿透荧屏、直抵人心的温度。他以宁王的悲剧为镜,照见权欲深渊,更映照出表演者剥离表象、雕琢灵魂的赤诚。角色谢幕,但那盘未完的棋,仍在观众心头回响着关于野心、宿命与人性底色的沉重叩问。
扫一扫关注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