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期四天的2025“设计上海”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展厅内人流如织,金属与光影在此交织,营造出一片梦幻般的未来森林。一把线条如墨韵流淌的座椅静静伫立,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由设计师任鸿飞创立的JOYSLIVING界意所推出的设计新作—“宋”椅。这款椅子并无夸张的设计与繁复的装饰,却如磁石般吸引着往来人群的目光。“宋”椅的造型语言巧妙融入了中国书法宋体字的神韵特征,线条简洁而有力,给人以端庄之感;椅背高挑且挺拔,在确保使用者舒适度的同时,更添几分仪式感。可以
说,这张椅子就像界意品牌联合创始人任鸿飞发出的一份无声的宣言:东方审美,自有其穿透时空的力量,能够在当下的设计语境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从顿悟到信仰的美学历程
任鸿飞这位与家具设计相伴17载的探索者,身上融合沉静与热忱。从当年那个背着画板寻觅艺术真谛的学生,到如今在设计舞台上以“有山”沙发、“宋”椅等作品传递东方哲思的成熟设计师,他的设计旅程始终围绕着同一个核心—“美”。不过,他所追求的“美”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对他来说,“美”是一种能够融入生活肌理、滋养心灵的日常修行。“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里,本身就是最潜移默化的美育。”任鸿飞如是说,言语间透着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忱。
回想起在山东工艺美院的求学时光,年轻的艺术生任鸿飞也曾陷入方向的迷思。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堂上,汽车与数码产品的机械美学未能激起他内心创作的火焰,他始终觉得这些领域与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有些许距离。直到一场由刚从芬兰回国的海老师主讲的系列讲座如一束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海老师用一周的时间,分享了北欧设计大师的工作室风貌以及众多精彩绝伦的作品。那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美的极致追求,让任鸿飞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在那一刻,他惊喜地发现,在工业设计的广袤领域里,家具设计竟是离艺术最近的一片天地。那些温润的木质曲线不仅是功能载体,更是情感的细腻表达,丈量着人与物的精神距离,这与他内心的艺术初心完美契合。自此之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家具与家居设计的学习领域,开启了长达4年的专业探索之旅,踏上了追逐设计梦想的道路。
17年光阴流转,这份事业早已超越职业范畴,成为任鸿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修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任鸿飞从未停止过对自身所投身领域的深度反思与复盘。“若设计仅停留在‘好看’的表面,便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无法真正打动人心。”在他构筑的设计哲学体系中,家具绝非冰冷的工业制品,而是深植文化土壤的生命体,与具体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紧密相连、相互交融。正是这种文化自觉,支撑着他穿越行业的起伏波折,坚定地走在设计之路上。
2020年期间,那漫长的居家时光意外成为思想蜕变的催化剂。日复一日地与自己设计的家具相伴,任鸿飞有了新的体悟。他发现,家具往往被观看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被使用的时长,长年累月地陪伴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仅凭美感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他萌生了将艺术语言巧妙融入家具设计的想法,期望家具能像艺术品一般,持续散发出动人的能量,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与审美要求外,更能与人们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这一思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后续一系列作品的设计走向,让他在设计中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使每一件作品都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这种思考深刻重塑了他的设计路径,让他在设计中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在任鸿飞精妙的平衡哲学中,“界意”品牌成为创意的培育土壤,为他的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脱离品牌语境的设计,不过是悬浮真空的‘作品标本’,难以真正触及人们的内心。”他如此定义设计与品牌之间的辩证关系。品牌经营需要输出完整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图景,这就要求设计师以感性笔触勾勒出动人意象;而产品的品质、功能与舒适度始终是不可妥协的基石。只有将艺术的精髓融入产品设计,才能让每一件家具都成为兼具功能与美感、能触动人心的艺术品,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传统基因的当代转译
当文化复兴浪潮席卷设计界,任鸿飞选择以沉潜姿态回应,低调而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在传统文化领域,他从未停止过自我进修的脚步。从哲学、艺术到日常生活,各个方面他都深入探索,无论是品茶、鉴赏书法国画,还是吟咏诗词,他都沉浸其中,尽情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每到一个城市,博物馆永远是我的首站。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取向,并最终通过设计作品自然流露出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文化汲取方式,言语间透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真正的东方表达应是含蓄的、内敛的、去符号化的—就像中国画讲究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一种隐晦而深沉的方式展现文化的魅力”。
对于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任鸿飞持开放而务实的态度。他并非刻意追求传统工艺的运用,而是根据设计表达的实际需要来抉择,一切以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为出发点。此次“设计上海”展览中亮相的“仙人掌边几”,便是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的典范之作。这款边几的设计灵感受仙人掌的生长规律的启发,由4个椭圆造型的结构穿插而成,相互交错且互相支撑,不仅满足了结构强度的要求,更让茶几兼具雕塑般的美感。为了实现这一独特设计效果,他采用了传统的翻砂铸铜工艺,并有意保留了打磨过程中留下的明显手工痕迹,使茶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质感与美感。在他看来,传统工艺的运用应遵循合理有机的原则,只要能助力作品表达,就是恰到好处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方式,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与现代在家具设计中和谐共生。
东方美学的全球叙事
在中国原创设计迎来黄金时代的当下,任鸿飞保持着一种冷热交织的观察态度,既对行业的发展充满热情,又能以冷静的眼光审视其中的问题。“消费者文化自信的回归,让本土设计获得前所未有的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说道。然而,他也清楚地看到,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家居市场环境,中国原创品牌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承受着不小的挑战。如今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自信逐渐回归,对国内设计师的认同感与接受度日益提升,这无疑为中国原创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随之而来的,是愈发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面对竞争挑战,任鸿飞深知,若无法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那就必须逼迫自己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努力跻身更具消费潜力的市场层级。他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提升设计品质和产品品质,以独特的产品魅力和品牌价值,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原创设计的实力和风采。
这种文化自觉在全球语境下转化为清醒的创作策略。面对“中国设计如何与世界对话”的命题,任鸿飞有着深刻地洞察:“刻意模仿意大利或北欧风格,如同无根浮萍;而直接挪用传统符号,则像以方言对话英语,终成难以理解的‘土特产’。”他的破局之道是:用全球通行的当代设计语言,无须呐喊,真诚自然地流露,表达出东方人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和价值观即可。以他自己的作品为例,一款名为“有山”的沙发,其设计灵感源自国画手卷中舒展绵延的远山,整体造型横向延伸,展现出山体的沉稳厚重之感,完美契合大客厅的置放需求;而在今年的“设计上海”展览上推出的“宋”椅,则是基于对书法宋体字的深入理解,椅背设计得高挑且形态端庄,线条简洁而富有力量感,尽显仪式感,让众多观展者眼前为之一亮,深刻感受到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魅力。
任鸿飞对家具设计领域的趋势有着清晰的判断。他认为,家具设计与市场需求始终紧密相连、相互呼应。当下,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凸显成为鲜明的趋势。整体橱柜与硬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让空间布局更加整洁有序,而活动家具则需要承载更多的情绪价值,以此赋予整个空间丰富的层次感与持久的审美魅力。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的情感价值和艺术价值,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家具的追求,让设计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居住体验。
同时,任鸿飞也对中国原创设计的未来寄予了热切的期望。他坚信,如今的社会环境与市场基础已为原创设计铺就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原创设计品牌,推动中国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他希望那些已颇具规模的成熟家具品牌,在原创设计的赋能之下,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再次引领行业的潮流。尽管设计语言和制造工艺在全球化浪潮下趋同,但东方的审美与价值观犹如身体里的血液,早已融入中国设计师的灵魂深处。当以东方人的视角去审视一件物品的设计,以东方人当下的生活方式去衡量一件物品的适配度时,那些优秀的中国家具作品便会在不经意间绽放光彩。他鼓励广大青年设计师勇敢地将中国文化通过设计语言展现于国际舞台,让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未来,任鸿飞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坚守这份小而美的事业,在现有多半出口的基础上拓宽市场,并准备尝试海外参展,他们将为此做更扎实和充足的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收获,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的力量和潜力。
扫一扫关注新浪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